資源保供仍是焦點!鋰電產業被重點關注
2023年全國兩會正在召開,具有鋰電池行業背景的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結合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專長,為行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記者梳理行業建議發現,雖然鋰電池原料價格正在快速回歸理性區間,但是核心資源的保供仍然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核心問題。同時,與去年強調鋰資源勘探開發、海外收購不同的是,更多的代表、委員聚焦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并提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建議。
資源保供仍是行業焦點
在2023年兩會上,“資源保供”依然是電池行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聚焦的核心問題。
“中國是鋰電行業的全球生產中心和需求大戶,但生產鋰電的上游核心、稀缺礦產資源卻大都分布于國外?!比珖舜蟠?、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對這一話題深有感觸。全國人大代表、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也贊同,“新能源產業鏈上游的資源端,往往無法匹配下游電池端的擴產速度?!?/p>
鋰電池行業對“資源保供”的關注由來已久。去年兩會上,包括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在內的多位代表、委員,都曾專項提出過有關鋰資源保供穩價的建議。
但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以來鋰電池原材料價格,處于回調區間,在此階段仍提“資源保供”是否有些過慮?以鋰電池關鍵原材料電池級碳酸鋰為例,截至2月底,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跌破40萬元/噸,較去年11月近60萬元/噸的歷史高位跌去超30%。
國盛證券有色首席分析師王琪向記者表示,“對于企業來說,長期穩定的原材料價格對于自身的正常經營意義重大”。一方面,鋰電池面臨資源瓶頸,鋰的地殼資源豐度僅為0.0065%,中國的鋰資源更是長期依賴進口;另一方面,未來下游新能源車企對鋰的需求量基數仍然很大,加上上游資源項目的成立、開發建設以及投產周期較長,市場供需平衡的狀態難以長期維持。
尹同躍認為,目前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普遍將國外開采的礦產資源運回國內加工并在國內銷售和使用,這一商業模式存在巨大隱憂:產業鏈上游主要在國外,易受國際政治和所在國政策影響;國內眾多企業參與國外礦產資源或礦業公司競標、競購過程無序,相互抬價,導致資源獲取成本高企。
在此背景下,呼吁加強對核心資源的開發建設仍是主流意見之一,海內外兩條資源開發路線雙管齊下。
在出海方面,尹同躍建議,將鋰、鈷、鎳列為國家的戰略儲備資源,通過與國外,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推動資源所在國將上述資源作為招商引資的開發項目。李良彬建議,給予出海企業一定的政策或資源支持,與資源國建立包括貿易、投資、技術合作在內的經貿合作機制。
在強化國內資源開發方面。李良彬建議,在保障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加快國內資源項目的勘探、開發投入進程。全國人大代表、中創新航董事長劉靜瑜建議,應強化國家對核心礦產資源尤其是鋰資源的整體調控與管理,由相關部門統籌規劃并主導國內鋰資源的開發。
聚焦發展循環經濟
在強化資源開發的傳統思路之外,資源回收再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在今年被更多的代表、委員聚焦,成為討論的熱點話題。
行業聚焦電池回收的原因之一,是國家政策的持續加碼。產業自身發展的推動則是另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技術大幅提升,國內動力電池退役潮也即將到來。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全國兩會首場“委員通道”上透露,中國的鋰離子電池回收再利用水平已經很高,鎳和鋰的回收率超過95%,“所以整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是在一個循環再利用、綠色環保再生的系統里循環”。
產業趨勢已經明確,各代表、委員也直抒胸臆,積極獻策,直指目前產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如何讓正規回收利用企業回收到報廢電池,讓高質量的回收產能動起來,是多家企業提到的核心問題。
李良彬表示,目前,電池回收再生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自動拆解技術成為電池再生效率的瓶頸;二是小作坊式電池回收將給行業發展帶來安全與環保等方面的隱患。劉靜瑜也認為,“當前動力電池回收領域仍存在消費端去向不明導致退役動力電池流入非正規渠道,拆解回收方法和回收規?;蛔銓е颅h境隱患及經濟價值不足等問題?!?/p>
王琪向記者解釋,現階段的回收電池大部分來自于工廠或企業的廢料,但在未來個人車主的報廢電池將應成為主要來源,電池來源廣泛而分散的特點,嚴重制約企業的獲利能力。目前,報廢汽車龍頭企業格林美年回收報廢汽車數量僅占全國總量的4%,回收難度較大。
引入數字技術
提升資源再利用率
針對電池回收行業的這一瓶頸,多位代表、委員將視線投向了數字技術,呼吁利用數字技術對動力電池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進而提升資源再利用率、提升優質回收產能利用率。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在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過程中,數字技術可以實現海量碎片化信息的集成貫通,提高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處置效率,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目前,“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已經是這一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通過優化回收的流程,可以提高各類再生資源的回收效率。
張天任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應加強對地方相關部門督促,推動廢舊物資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做出表率,制定“互聯網+資源循環利用”的有關政策措施,將數字技術賦能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納入試點建設任務。劉靜瑜也提出建議,優先支持具備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大數據管理能力,掌握低能耗零污染材料再生技術的動力電池企業進行產業化布局。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則提出與海外接軌,加快電池護照及配套政策研究。
“電池護照”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它作為物理電池的數字孿生體,可實現對動力電池全供應鏈的透明化數字管理。曾毓群介紹,消費者和監管機構可通過電池護照,簡單直接查閱電池產品的相關信息?!半姵刈o照”作為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的有力抓手,可成為促進電池產業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近期通過的歐洲電池法已明確要求,在2026年后,每個電池都需要有“電池護照”,并詳細記錄全供應鏈材料的碳足跡信息。曾毓群建議,要以“雙碳”目標為導向,發揮中國產業鏈完善、應用數據豐富的優勢,針對碳足跡、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實際管理需求,研究設計我國“電池護照”,并將其作為我國電池行業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數字化管理工具。
(來源:證券時報)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供您參考和學習使用,任何投資建議均不作為您的投資依據;您需自主做出決策,自行承擔風險和損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股票
相關板塊
相關資訊
掃碼關注
九方智投公眾號
掃碼關注
九方智投微博
頭條熱搜
漲幅排行榜
暫無評論
趕快搶個沙發吧